为深入贯彻落实《USY办学结构性调整改革总体方案》,主动对接“社会治理与教育文化”跨学科平台建设要求,2025年11月22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袁勤、潘红、陈翼一行赴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开展专题调研。此行旨在通过精准对标,学习其他院校在学科交叉、课程重构、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我院英语专业的转型升级寻求可行路径与实施范本。
座谈会上,潘红老师介绍了我院英语系的发展概况,并重点分享了我系为响应学校改革而构建的“2+3+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她系统阐释了该模式如何通过“两大基础、三大方向、两大能力”进行系统化培养,在强化学生学科基础与人文素养的同时,以国际化视野为引领,以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等本土需求为落脚点,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袁勤老师则介绍了我院在芯位平台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与经验。

双方老师正在研讨
一、对标学科平台定位,探索“英语+国际传播”交叉路径
调研团队深入学习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在“语言+国际传播”交叉学科建设方面的定位逻辑与发展经验。该院通过将外语能力与国际传播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发展方向。此举为我院提供了重要启示:在“社会治理与教育文化”平台框架下,英语专业可充分借鉴其学科交叉理念,紧密结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等地域特色,着力发展“英语+国际传播”、“英语+涉外文旅”等交叉方向,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提升学科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二、借鉴微专业建设模式,构思“自贸港”特色课程体系
调研团队重点考察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微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重构方面的创新实践。该院依托“智能翻译与国际传播”等微专业,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这为我院落实学校“四类课程结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下一步,我院将充分借鉴其经验,重点建设“自贸港商务沟通”、“国际会展翻译”等特色微专业,推动通识课、学科核心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场景解决方案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的协同发展,构建具有自贸港特色的“英语+”课程体系。
三、吸收产教融合经验,创新“语言服务+”实践教学
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产教融合与实践教学方面的创新举措。该院通过“劳动教育之服务三农社会实践”等品牌项目,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形成了“课内实训-校外实践-竞赛联动”的三维实践体系。这为我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借鉴。我院将充分吸收其经验,加快推进与涉外企业、国际组织的深度合作,构建符合自贸港需求的“语言服务+”实践教学体系,将企业真实场景引入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参考师资建设策略,完善“双师双能”培育体系
调研团队深入学习了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有效做法。该院通过“双师双能”教师培养、国境外访学交流机制以及教学竞赛驱动等策略,构建了完善的教师发展体系。这为我院推动师资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下一步,我院将借鉴其经验,加快推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场景引导者、能力形成及问题解决的助推者”转变,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维评价体系,为结构性改革提供坚实的师资保障。
此次调研为我系推进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参考。双方均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起点,共同探索外语类专业新文科建设路径。英语系将充分消化调研成果,将其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具体举措,为构建具有自贸港特色的英语专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两院教师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海珠校区合影留念
图文:潘红、袁勤
编辑:潘红
一审一校:余玉秀
二审二校:赵婷
三审三校:田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