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速递
【英语系学术活动】英语系王培副教授、王初艳老师应邀参加第七届翻译、修辞与国际传播国际学术论坛并作分论坛发言
发布时间:2025-09-21 9:02:57浏览次数:14

9月19-21日,第七届翻译、修辞与国际传播国际学术论坛在海南海口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办、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汇聚国内外众多翻译、修辞及国际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与实践者,探讨学科学术前沿,促进跨学科融通与理论创新,寻求AI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新路径。英语系王培副教授、王初艳老师应邀参会,并在分论坛中发表专题发言,展现英语系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实力。

会议现场

王培副教授以“译后编辑 (Post-Editing) 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应用及其对翻译标准的重构” 为题展开论述。她指出,当前AI翻译在文化传播中存在明显局限性,而译后编辑(PE)的核心价值正因此凸显。她从文化符号“忠实性”、文本“可读性”、内容“美学价值”三个维度,深入探讨PE对翻译标准的重构:文化符号翻译需兼顾象征意义,如“龙”应译为“loong”以保留文化内涵;可读性需适配受众文化认知,例如影视字幕可通过语境补充提升理解度;美学价值则依赖人工挖掘,像非遗描述可通过修辞优化增强传播效果。结合《三体》科幻术语本土化阐释、黎锦纹样文化语境还原等案例,她进一步论证PE对AI翻译误读的修正作用,并提出未来应构建文化导向的PE评估体系、开发文化数据库辅助工具、制定文化翻译伦理规范,强调PE作为文化传播“守门人”对跨文化对话质量的重要影响。

王培副教授正在进行分论坛发言

王初艳老师聚焦外媒所塑造的海南旅游形象,以“《纽约时报》对海南旅游形象建构的话语策略与叙事矛盾”为主题分享研究成果。她表示,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推进与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定位深化,海南旅游形象的国际传播愈发重要,媒体报道是关键建构载体。通过对《纽约时报》相关新闻报道的话语分析,她发现该报在塑造海南旅游形象时,主要采用叙事视角选择、叙事时间编排、对比叙事运用等话语策略;同时,报道中也存在显著叙事矛盾,包括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冲突、投资狂热与产能过剩的对立、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矛盾,这些矛盾共同塑造了海南旅游的双重形象。她的研究揭示了媒体报道中海南旅游形象的建构逻辑,为海南旅游国际传播实践及形象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思路。

王初艳老师正在进行分论坛发言

两位老师的发言引发与会学者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充分展现我院教师在翻译理论应用、国际传播研究等领域的扎实功底与创新视角,也为我院与国内外同行搭建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桥梁,对推动相关学科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图文:王初艳  审核:余玉秀  编辑:潘红



上一篇:下一篇: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南区书知一号楼
  • 学院办公室电话:0898-88386795 团委办公室电话:0898-88567253
  • 传真:0898-88386795 电子邮箱:2227186390@qq.com
  • 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外国语学院
      官方抖音号

    • USY外国语学院
      微信公众号

    • USY外国语学院
      官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