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全体教职工:
瑞龙辞旧岁,灵蛇启新程。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三亚学院教育工会向每一位坚守教育一线、默默耕耘奉献的教职工,致以最诚挚的新春祝福与最崇高的敬意!过去一年,是我们携手奋进、硕果累累的一年,是三亚学院在教育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彰显独特优势的一年。
2024 年,是全体教职工凝心聚力、深化产教融合、高质量推进 “三亚大学” 建设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我们始终坚守教育初心,以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为使命,聚焦提升 “学生核心竞争力”,全力以赴打造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优质高等教育。我们的教育优势在各个方面愈发凸显:
产教融合,无缝对接产业需求。学校始终走在产教融合的前沿,2024 年,学校产教融合的脚步更加坚定,成效更加显著。我们与吉利控股集团等众多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成立了包括吉利星睿数据智能产业学院、吉利新能源与智能汽车产业学院和绿色新能源醇氢产业学院等在内的14个产业学院,其中2个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新能源汽车、金融科技、数智物流与供应链等5个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成功获海南省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立项。这种深度融合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紧密接触行业前沿技术与实际项目,真正实现了从校园到职场的无缝对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科建设,专业布局精准优化。在学科建设方面,我们不断优化专业布局,紧跟时代发展需求。2024 年,学校新增 7个硕士学位授予点、7 个本科新专业、获批 8 个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进一步提升了课程质量。目前,学校硕士学位授予点保有量在全国民办高校中稳居前列,研究生培养工作规模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学创新,数字化赋能教育变革。我们积极拥抱教育数字化变革,借助自主研发的 “芯位教育” 数字化教学平台,全面推进教学改革。2024 年,学校立项建设数字化课程类项目 1366 项,极大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创新了教学方式。新增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8 门,累计建设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1 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21 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17 门。在第十三届海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我校 1 名老师荣获文科组(本科)一等奖并入围第七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这充分展示了我们在教学创新方面的卓越成果和教师的高超教学水平。
科研引领,服务社会能力增强。科研是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学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2024 年,学校主办的《中国治理评论》成功入选 CSSCI 收录集刊,并成为中国人文社科期刊 AMI 入库期刊,这是我校在学术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海南省首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坚实保障。此外,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总数已达到 1142 项(其中国家级 372 项,省级 770 项),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超过 10 余项,学生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国际视野,搭建教育交流平台。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2024 海南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三亚学院成功举行,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学的 600 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行业产业变革与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趋势。这一盛会不仅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机会,也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让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展望 2025 年,在产教融合 4.0 时代,也是 “十四五” 收官之年,三亚学院将迈向更加灿烂的新征程。我们将继续深化 “三个校园” 实践,以跨区校园拓展教育空间,以跨界校园整合多元资源,以并行校园创新教育模式,全力冲刺 “三亚大学” 建设目标。
回首过去二十年,三亚学院的每一次进步、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全体教职工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展望未来,我们重任在肩,更需携手共进。在 “三个校园” 愿景的引领下,让我们以数字化为有力抓手,秉持勇于进取、不懈则优的精神,在新的一年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开创三亚学院教育事业的无限可能!
最后,衷心祝愿全体教职工新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继续逐梦前行,书写更加辉煌的教育篇章!
三亚学院教育工会
20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