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的12个关键词
A
1.生源地
生源地指考生的来源地,填写需明确至地级市一级。
1)本科毕业生的生源地,是指入学前户籍所在地。
2)本科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的毕业生,其生源地为本科人学前户籍所在地。
2.就业推荐表
经过学校相关部门审核盖章的用于毕业生就业的正式推荐材料。
3.就业协议书
即常说的“三方协议”,一式三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各持一份。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签署的三方协议,学校据此为毕业生进行派遣。
4.社会保险
对参保者在遭遇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风险情况下提供物质帮助(包括现金补贴和服务),使其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免除或减少经济损失。
B
5.报到证
报到证是毕业生转移人事档案关系和户口关系的凭证,分上下两联,上联交毕业生本人报到使用,下联由学校装人毕业生档案。
报到证的用途主要包括:
1)是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派遣毕业生的凭证;
2)是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的凭证;
3)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的重要证明;
4)是任何一个合法的人才中心、档案管理机构接收毕业生档案的证明;
5)是用人单位给毕业生落户、接管档案的重要凭证;
是毕业生的干部身份证明。
6.人事代理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可在规定业务范围内接受用人单位和个人委托,从事下列人事代理服务:
1)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2)因私出国政审;
3)在规定的范围内申报或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4) 转正定级和工龄核定;
5)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手续;
6)其他人事代理事项。
7.基层就业
基层就业就是到城乡基层工作。“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单位就业,也包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8.三支一扶计划
高校应届毕业生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3年。
9.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3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
10.特岗计划
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特岗教师聘期3年。
11.应征入伍
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享受优先选拔使用、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就业服务等政策。家庭按规定享受军属待遇。
12.大学生创业工商登记
放宽新注册企业场所登记条件限制,推动“一址多照”、集群注册等,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