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场千万不要学雷锋,做了事就要留名
学生时代,好好读书就会有好成绩。于是工作后,我们也陷入惯性思维——好好工作就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但实际上,你有没有发现,如果你是很能干、很容易出活儿的那个人,通常你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工作量。
你接受着,并好好做完,哪怕每天加班到12点、牺牲周末,也忍了。
你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老板都是看在眼里的,今年升职涨薪一定会考虑到你。
最后,你看着个位数的涨幅,怀疑人生。
绝大部分的工作成果,并不像微信十万加一样,能够如此直观地体现出来。
老板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他思考的问题要比你多很多,并没有时间去考虑你做出这个成果有多么牛逼。
很多高层领导会在自己手下养一个人,这个人可能其他方面不是很厉害,但是做PPT、吹故事能力非常厉害——高层也需要和大老板推销自己、和外界推销自己的成果。
这个职位,其实承担着将你们所有工作成果、整个部门再向上拔高一层的关键工作。
开头的小A,其实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才。
同理,这个道理放到你个人身上,就需要你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将你的工作成果送到老板眼前,用PPT、大数据、逻辑思维流等等,除了工作成果,你也要同时展示思维能力。
《猎场》里,胡歌的角色成长到后期,就是这样的人才。
职位就那么点、涨薪预算就那么多,每个人都盯着这块大肥肉,你不主动展示自己,怎么可能会自动切一块送给你呢?
雷锋精神并不适合在这样功利的地方,别委屈自己,别将自己辛辛苦苦一年的工作成果拱手让人。
这不是谦让,是懦弱。
2.谈加薪前,你想好怎么谈了吗?
《欢乐颂1》樊胜美在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和经理说,想做个人才分析报告,原本这是很好的想法,部门经理也很赏识,但最后她提出公司去年没有发年终奖导致公司人才流失作为例证,经理一下子就看穿了她的真实目的。
剧里没有交代后面的情况,但根据她第二部换工作,应该是没有成功。
原本好好的一件事,如果表达方式错误的话,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反而留下不好的印象。
常常有人用这样的话术:
我来公司这么久了,都低于市场价了,该给我涨了;
外面物价飞涨;
再不涨,我就辞职了;
今年业绩很好,我要涨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