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至29日,应用语言学研究科研团队教师参加了“第十九届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年会(The 19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rban Language Studies)”。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会议由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国际城市语言学会(IAULS)和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共同主办。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语言、教育、文明”。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语言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研究方向如“语言文明”“语言教育”等也为学界所关注。本届会议传承城市语言研究学术研讨会(ULS)的历史,注重以动态的、多元的视角研究语言,强调用定量和质性方法对语言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8月26日,会议前工作坊“COVID-19下的社会语言学田野调查:问题和策略”举行,目的是针对目前疫情时期田野调查中存在的困难,从院校和学者层面讨论可行的措施,为年轻学者,特别是硕博士提供各种解决研究困难的建议。
王初艳老师参加田野调查经验分享会
8月27日上午,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陈美华教授和国际城市语言学会主席团主席巴达玛敖德斯尔致辞。随后,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Peter De Costa 进行了题为“Unpacking Profit and Pride in EMI Higher Education”主旨发言。Peter De Costa指出,随着全球高等教育的扩张,许多西方大学积极开设了百代卫星校区,这种扩张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开始消退,民族主义情绪开始上升,采用生态学方法(Han,De Costa & Cui,2019)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教育现象。通过调查几个国家的合资外国校园中,他的团队解释了对英语的偏见、对当地语言的突发兴趣和自豪感是如何产生的。
接着,西蒙弗雷泽大学的Angel M. Y. Lin老师发言,主题为“Translanguaging and Flows: Towards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 Model”;之后,复旦大学的郑咏滟老师发言,主题为“Multilingualism in Shangha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Linguistic Profiles and Attitudes”。
27日下午,分组讨论以不同的主题开展。主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生活”、“语言规划与语言治理”、“语言教育与语言政策1”、“日本语言研究”(本科研组老师未参与)以及“语言景观”几个主题。科研组的老师们分别参与自己更感兴趣的分论坛学习讨论。
此次论坛的学习是应用语言学研究科研团队这个暑期第四次集中学习,老师们参与热情高涨、学习认真、讨论热烈。老师们表示,今后会继续关注国内外科研动态,积极学习、潜心钻研,将科研和教学更好地结合。
图文:潘红
审核:余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