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近日,应用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冲绳闽人三十六姓后裔民俗文化记忆场研究》(项目批准号:21YJA752016)顺利通过教育部结项验收。

该项目聚焦历史上迁居琉球(今日本冲绳)的“闽人三十六姓”群体及其后裔,深入探究其在冲绳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民俗文化及其作为“记忆场”的形态、功能与意义。研究综合运用历史学、民俗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通过文献梳理、实地考察、口述访谈等多种途径,系统梳理与分析了闽人三十六姓移民族群在冲绳保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存、仪式活动、社会组织形态、传说故事等,揭示了这些文化元素如何承载并延续着族群的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以及它们在中琉(中日)文化交流史中的重要地位。

项目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闽人三十六姓”这一特殊历史移民群体及其文化传承的理解,也为东亚区域文化交流史、海外华人华侨研究、民俗文化记忆理论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案例。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中日两国民间文化交流、保护和传承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积极意义。

赵婷教授表示,该项目的顺利完成除教育部与学校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外,中心团队成员在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方面也作出了相应贡献。研究成果系统性地揭示了冲绳闽人后裔民俗文化作为记忆场的丰富内涵与运作机制,期待未来能继续深化此方向的研究,并推动相关学术成果的应用转化。

应用语言与文化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语言、文化及其交叉领域的前沿研究,此次教育部项目的成功结项,再次彰显了中心在跨文化研究、区域文化研究方面的扎实功底和学术影响力。


(文字/图片:姚丹丹;编辑:张玲玲;审核: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