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当中,英语1801班梁文静同学考出了384分的好成绩,成功被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笔译专业录取。回想起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梁文静同学认为,自己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的辛勤付出。
图1 梁文静同学的录取通知书
以下为梁文静同学的自述:
早在大一的时候,在钱堃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上,我就意识到了英语专业就业所面临的问题,就是相对饱和的英语人才供应与相对狭窄的英语专业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关系问题。因此,我时刻谨记钱堃老师所阐述的“复合型人才”理念,把“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进社会”的三亚学院校训铭记在心,早早地做好了职业规划。
我在大三就获得了CATTI(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三级笔译证书,也通过了专四、专八考试,在英语能力方面争取拿到了“合格证明”。但是英语水平证书仅仅是英专生走向职场的“入场券”,仅靠英语等级证书是远远不够用的。
与此同时,我也先后通过了高中英语教资、高中思政教资的笔试和面试,并且也通过了高中语文教资的笔试。三亚学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在我的求职经历当中得到了正面的验证。2022年本科毕业之时,恰逢近几年来求职竞争最激烈的时候,尽管考研一战以8分之差与入学资格失之交臂,但凭借自己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素养,我还是从几十名面试者当中脱颖而出,成功被海口某民办高中录用,成为了高三毕业班的英语教师。我认为,钱堃老师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课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开设这门课时,可以及时纠正英语专业新生对就业前景的理解误区,帮助他们走出舒适区,尽早为自己进行学业与职业规划。
工作以后,我依然没有放弃二战。一边带着高三,一边投入二战的学习当中,最终被国际关系学院录取为2023级硕士研究生。得知母校今年已经开设了翻译专业,我更是有一种与母校共同进步的自豪感,坚定了我毕业以后从事翻译相关行业的信心与决心。对于母校,最让我引以为豪的是母校的师资力量。在我看来,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不仅学术背景深厚,授课经历丰富,且有极强的跨学科素养,给同学们开阔了视野,提升了认知,为以后的升学、求职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袁勤老师从大一开始就对同学们的专四单词听写作出要求,要求同学们熟记并熟练运用高频词汇;钱堃老师的《高级英语》课的期末考试内容命题方式就与专八真题命题方式紧密连结,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提前适应了专八考试的模式。
梁文静同学认为,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不仅仅是良师,更是益友。在课堂上,他们因材施教,理解不同学生学习接收程度的差异性;他们竭尽所能,从不吝啬于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所闻所见,或是学习方法、或是职场经历、或是人生感悟,不一而足,给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们呈现出了“有温度的课堂”。在校园里,他们平易近人,与学生成为朋友,在学生有需要的每一个时刻提供意见,是四年的老师,却是永远的朋友。
永远感谢三亚学院,我的母校;永远感谢外国语学院,帮助我成长的地方;永远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那些令人感动的人和事。
文字:梁文静/钱堃
图片:梁文静
审核:余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