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初入职场都希望能给公司留一个好的印象,对于公司提的一些试用要求都会满口答应。殊不知,正是这种心理,使很多新人陷入了「试用期的骗局」。今天,湖畔君带大家跳出陷阱实习。
看看发生过啥↓↓
案例:大学生校外教育实习遇害案
2010年1月19日上午,在广州市花都区某学校(私立学校)实习的A学院2006级女学生张某,独自一人到学校附近的村庄进行寒假招生宣传,当天没有返回学校。2月1日,张某被发现在村庄一个废旧的祠堂旁边遇害。后经公安部门立案侦察,该案件迅速被侦破,犯罪嫌疑人为男性,广西人,该罪犯见张某一人,带有手机,临时见财起意,抢劫张某手机,张某不从,奋力反抗,被罪犯拉进附近罪犯租住的出租房,在对其进行了性侵害后因害怕罪行败露,将张某残忍杀害。
案例:大学生校外实习被骗案
2014年10月,在A学院的组织下,大三学生王某志与该校140多名大三学生一起前往一家科技园实习,抵达后,负责接待的苏州科技园工作人员带他们去的并非之前承诺的园区内大企业,而是吴中市农村的两家私人工厂。每天工作12小时,伙食很差,床上只有凉席和一床不足4斤的薄旧棉被,月工资仅有900元左右。同学们及时向学院领导反映,在学校的交涉下,所有学生顺利返回学校。
【案例点评】
校外实习和见习活动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由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安全意识,极易上当受骗和发生各类事故。
陷阱一:先试用,后签合同
不少用人单位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提出先“试用”一段时间,后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或者先签订“试用期合同”,试用期满后并且达到考核要求再签订劳动合同的做法。
可事实上,无论哪种做法都是违法的行为。
《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应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试用期并不是一段孤立的期限,而是劳动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同时《劳动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具有唯一性的,同一家用人单位无论与劳动者签订过几次劳动合同,试用期仅在劳动关系第一次建立时成立。
无论是将试用期另行约定于劳动合同期限之外,还是仅约定试用期而不约定劳动合同期限,都属于违反法律行为。大家在实习时一定要擦亮自己的眼睛!
小编:同学们实习时可能并不会签订劳动合同,要认准是否是校企合作单位、事业单位,或者是创业公司。
如果都不是,就需要警惕“试用期”,试用期并不是“白用期”或者“便宜期”,试用期也是有相应的薪资、权益。
陷阱二:随意延长试用期时间
我国的《劳动法》规定,试用期的长短是根据劳务合同的长短来决定的。
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
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试用期不是白用期,也不是廉价期,这样的行为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小编:虽然不知道各位同学是否都会选择在实习的公司一直工作下去直到转正,如果选择转正,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延长试用期”、“试用期时间长短与合同不服”、“不合法律的试用期”。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请尽快与自己的导师或班主任联系解决。
陷阱三:压低试用期的工资
如今应届毕业生数量剧增,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单位看中大学生「有工作总比没工作好」的心理,与毕业生签订试用期过长,工资过低的合同。
在《劳动法》中有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转正后工资的80%,同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小编:还是那句话,试用期并不是“廉价期”或者“白用期”,劳动合同上的薪资与企业(公司)宣传时的声称的工资薪酬如果不同,或者合同上的工资与实际拿到的工资不同(有的公司会交五险一金,这点请注意)。
首先先和上级反馈,如果公司没有给你正当说法或者没有给你解决。请保留证据(劳动合同、工资条等)到当地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
陷阱四:入职要交培训费
很多企业利用高薪引诱求职者上门,再利用他们高不成低不就的技术水平欺骗他们入门培训交费学习。
这种骗局非常常见,你应该注意你是去找工作赚钱的,不是去花钱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都会向求职者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者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负担,不要听他们忽悠,任何要你交钱的公司都是骗人的。
小编:切记,一个公司如果还没给你发钱,是绝不会向你要钱的,如果向你要钱,那你就踩着大坑了。
一个公司再不济,一些费用也会在你第一个月的工资中扣除。
陷阱五:试用期内随意辞退
应届毕业生可以针对莫名其妙被辞退提出仲裁,或者寻求劳动监察部门的帮助。
小编:关于这点,小麦同学要强调的是,同学们如果被辞退,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被辞退,是工作没做好,还是人际交往没做好。
在失败中不断蜕变,才能在以后的职场生涯中越战越勇。
陷阱六:试用期内不让辞职
小编:如上所说,实习期间也是可以辞职的,不要因为公司的片面之词限制了自己,但是辞职前也要想清楚,是不是自己当初没有想好,工作不尽人意。
以后再找工作,就要注意上一家公司所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