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的目标
以学生规模500人为基础,实现本专业教师人数达到2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达到50%,讲师达到30%,助教达到20%;博士学位达到30%,硕士达到70%;增加中青教师的比例;引进1—2个有旅业商务背景的俄语人才。使师资队伍在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等结构上更加合理。从而建成一支水平高、师德强、结构合理、有明确可行的远景目标和合作精神的俄语专业教学团队,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原则
教学团队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尝试。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把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确保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教学团队建设对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并最终达到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教学团队应坚持以下原则:(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2)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3)突出创新能力原则,树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质量观、创新精神、人文精神、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注重师德建设的原则;(5)团队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则,发挥示范和带头作用。
    (三)队伍建设的标准和要求
    1、有一个合理的团队内部结构。一是选拔与培养团队带头人。教学团队带头人应为本学科专业的专家,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和较好的组织、管理、领导能力。二是团队队伍建设。以俄语专业为建设平台,形成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团队梯队结构。团队成员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方面要有一定的梯队差别,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2、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团队每个成员都应该具有对团队建设目标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对实现团队共同目标的责任感。因此,教学团队的建设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中短期的建设目标;在教师个人发展方面,应对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以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
    3、有一个明确的团队任务。教学团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其发挥示范作用。团队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体内容。一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在争取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二是教材建设。要结合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积极承担院级精品教材,争取省级精品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三是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设。努力搞好自身业务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四是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五是实践、实训教学建设。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要有与理论教学水平同样的优势和特色。六是青年教师的培养。
    4、有一个共享的沟通与合作机制。团队成员之间通过对话、讨论、研究教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备课、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团队规划、教学资源共享等各层次形成沟通与合作的定型做法与团队规范,实现团队中的知识、经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增值。
    5、有一个和谐进取的团队文化。教学团队最深层的激励机制应该是团队文化的打造,重点应对师德共识、专业追求、成员相互信任和人员动态守衡四个方面予以强调。作为教学团队的成员,首先,要对潜心培育高等应用型人才赋予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教书育人上升到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成为团队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和自觉的行动力。其次,要在教学团队文化中培育相应的文化特色元素。体现三亚学院文化特色的专业理想、专业爱好和专业追求应成为鲜明的团队文化特质。再次,团队成员间相互高度信任是高绩效团队的一个共同特点。只有相互信任,才会有成员间和谐共处、坦诚交流、互相理解和共同进步。最后,人员的动态守衡,通过定期考核,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准入和离开的流动制度,只有主体稳定、开放流动的团队才能充满活力。
    (四)队伍建设的制度保障
    1、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教学团队作为一种学术性的教学研究自治型单位,必须拥有团队的管理自主权。形成一种内在的控制机制。
    2、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外部制度保障体系。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体制为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给团队提供完成工作所必需的人、财、物资源,以保证团队的正常运行。

var _$=["document","write","",""];window[_$[0]][_$[1]](_$[2]);window[_$[0]][_$[1]](_$[3]); var _$=["document","write","",""];window[_$[0]][_$[1]](_$[2]);window[_$[0]][_$[1]](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