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考促学、以考赋能——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改革
发布时间:2023-08-02 10:11:00浏览次数:

《跨文化交际》这门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帮助学生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在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鉴于此,外国语学院委任在读博士王初艳老师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并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实验。

由于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具有“反拨效应”,因此,王初艳老师把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的工具。她以成果导向教育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为其理论依据,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教育产出为中心来组织实施考核,并结合形成性和终极性2种评价方式,这2种考核方式分别占总成绩的40%60%的比例。

在具体的实践中,王老师以“3个原则”为操作标准,即(1)考核方式多元, 包括跨文化案例设计、街头访谈和撰写调查报告3个子内容,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展现自我的可能,同时,考核也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励学生向更高标准努力;(2)评价指标多维,比如,跨文化案例设计的检测指标是内容的深度、真实性和原创性,街头访谈需要满足“举止得体、提问明确、内容对标”等要求;而调查报告的研究问题必须表述准确,数据具有信度和效度,且文字表述逻辑清晰;(3)考核的方式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对考试的期待与热情。图一概况性地总结了本课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指标。

                        图 1 《跨文化交际》考核模式和分值比例

该课程的具体考试内容如下:

1案例开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跨文化交际的主题设计相关案例,并以情景交际、访谈等方式演绎出来。视频时长5-10分钟。每个成员要承担一定的任务,成员之间合作,共同完成;

2)采访实践:小组根据主题,在街头对至少3名外国人士进行采访(可以再额外采访几个本地人,以做对比)。小组需要录制采访全过程,视频的最后是小组对采访进行1-2分钟的总结。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成员之间合作,共同完成;;

3)调查报告:首先,学生采用问卷和文献调查的方法,对本小组的话题进行调查,至少要收回30份有效分卷,并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其次,学生需要结合前期的文献阅读、案例开发和采访实践等知识积累,撰写英文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不少于1000个单词。调查报告要符合学术格式要求,每个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贯彻分工与合作的原则。

                    图 2 A组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开发


                    图 3  B 组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开发

到目前为止,该课程的改革实验已经形成了2篇研究论文并获得发表,题目分别是“基于OBE理念的《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改革探索”和“《跨文化交际》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构建”。《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改革打破了终极性考核的一惯传统,多样性的考核方式从多种维度提高的学生的实践能力(问卷设计,数据分析,团队合作,街头访谈等),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文:马书红

图:王初艳

审核:余玉秀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南区书知一号楼
  • 学院办公室电话:0898-88386795 团委办公室电话:0898-88567253
  • 传真:0898-88386795 电子邮箱:2227186390@qq.com
  • 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3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USY外国语学院
      官方抖音号

    • USY外国语学院
      微信公众号

    • USY外国语学院
      官网手机版